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近十年高考散文真题梳理  > 北京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作用类试题这样找思路

北京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作用类试题这样找思路

梳理近八年的北京卷高考文学类文本后,大家不难发现,体裁基本固定为散文,且文化类、抒情类频率很高。该类试题主要围绕着题目的含意理解、划线语句的含意及其表达效果、段落作用理解、赏析手法及其作用等方面,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。其中,2017年、2018年、2020年、2022年均考了作用类的题型,其出现频率较高,且契合了高考区分度的内在要求,属于热点题型。

现将2017、2018、2020、2022四年高考真题梳理出来,浅谈此类试题的解答思路。

图片

试题回顾

2017年第23题:

文章叙写了玛利亚·索、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。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“根河之恋”的表现。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?(6分)

2018年第20题:

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?这样写有什么作用?(5分)

2020年第21题:

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?(6分)

2022年第18题:

作者在文章第六段中叙写了家乡的生活,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。(6分)

解题意识

解剖题干  切中肯綮

题干是出题人与答题人的共情之桥,此时文字是传情达意的唯一手段。因此,出题人势必会为学生提供信息点,沿着信息点的方向去寻找,题干的问题将迎刃而解。作用类的题型有语段作用(例如2022、2018年试题)、谋篇布局的匠心(例如2017、2020年试题)等设问方向。从整体观之,考生需关注设问中的主体对象,或物象,或“人事”,尤为需要关注的是这些元素背后暗含的“我”。

简而言之,小到局部的连结,大到全文的联系,情与思蕴含其中。从细处品之,段落作用题的题干中,会有明确具体指向性的信息,例如段落写作内容要点、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点、文段蕴含的情感点、修饰或限制性的成分。而谋篇布局的匠心是上位概念的凝结,通常情况下,要关注题干中归纳、总结的信息或设问,以此为基点,纵览全文检索与之相关的信息,展开思考。

理清思路  形成答案

如何理解“作用”呢?作,意为创作;用,可解释为功用。通俗来讲便是创作活动产生的影响。其内在的本质为表达情与理,其外在的载体为行文结构。面对作用类的设问时,底层逻辑为语段的写作内容,分析语段中与主体“我”相关的内容,总结、归纳段落彼此间相似点、比较点、升华点等内容,梳理出作者的表达与思考。然后分析承载思想的载体,即文章的行文结构。此时需关注段落间的关系,例如是否存在对比、承接、呼应、照应、总分等关系,明确段落间关系服务于行文内容与思考的要义。最后,从顶层逻辑思考,文为心声,出题人标注此处、此段,旨在明确文章的主旨,或寄予深情。

典型试题  剖析思路

以2018年第20题为例,研读此题不难发现,这是段落作用的考查,重在分析局部间段落内容的异同。率先呈现眼前的“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”为状中结构。中心词为描述,以此来提醒考生关注描写方式的不同。沿着这个信息点,能够圈画出第3段是单纯叙述河蚌仙女的故事,第4段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,逐渐变大的过程,尤其是仙女搬出菜肴时,“仙女菜肴中没有鱼,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。”梳理、归纳后答案要点——仙女钻出蚌壳由小变大的过程清晰可见。而又有“对河蚌仙女梦想”与“童话故事”的限制性要素,沿着这个信息,会发现前者的讲述者是“我”,后者的讲述者是大人,这是含蓄地提示考生要关注二者的主体性对象不同,可以顺势得出“我”讲故事有强烈的主观色彩,将故事场景和生活场景相结合。基于内容的分析后,鲜明发现作者正是借助河蚌仙女这一故事载体,采用了两段对比的结构,呈现“我”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心理,明确了河蚌仙女对于孩童时期“我”的重要意义。整道题至此完成作答。

又比如,2020年第21题,本题的题干“对作者”这一限制性因素,意在强化音乐和美术对“我”的影响,而且集中在成长和认识生命两个部分中。而文章的标题是“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”,由此观之,音乐和美术对于“我”的作用需要总览全文。回归文本圈画音乐、美术与“我”相关的描写内容,逐段筛选、提炼、归纳即可。

第1、2段“从四五岁起始,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,即完全密切吻合。”“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,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。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”,由此可知音乐和美术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,丰富了作者的生命体验。

第3段写作者来到都市后,在工作方式、生活取舍上遇到了诸多矛盾和冲突,由“唯有音乐能征服我,驯柔我……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”可知是音乐帮助作者找到了生命的方向,使其有了归宿感。

第4、5段写当遇到挫折时,是音乐给了作者鼓舞,使其有了信心和力量,“继续摸索而前”。由第6段内容可知,作者认识自己的生命,是从音乐而来;认识其他生命,实由美术而起;美术使作者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忠诚、巧智和完整自足性。由第8段“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,以及心智的尺衡,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”可知,美术使作者理解了“一种真正‘人’的素朴的心”。音乐和美术是作者选用的载体,是故不用再考虑行文的结构。

再比如2022年第18题,题干中明确指明了“家乡生活”,暗含了主体对象“我”,“在全文中”的修饰性成分提示此段于全文的作用。沿着“家乡生活”这一信息点,通过研读会发现作者“我”的家乡是闽江滋养的福建,而纵览全文后,

相关推荐: